上古神话传说中的神兽——蛊雕

    字体: 

蛊雕又称纂雕,是一种似鸟非鸟的食人怪兽,样子像雕,头上长角,叫声像婴儿的哭啼声,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怪兽。

据《山海经·南山经》记载,区吴山往东五百里,就是鹿吴山,这是一座非常荒凉的山,山上山下都不生草木,但却有很多黄金和玉石。泽更河就是从山谷中发源的,它最终南流注入了磅水之中。磅水河里有一生古老而神秘的水怪,它就是蛊雕,兽身鸟首,背有羽翼,头上有角。是一种吃人的水中怪兽。每当袭击人畜的时候,它还会伪装自己,发出婴儿的叫声。

蛊雕的体形特征

蛊雕的前半身是鱼鹰的形貌,后半身则为鱼类。从颈部下方开始,由羽毛过渡到鳞片,胸前伸出单片鱼鳍。蛊雕的身体结构和鲑非常像,从胸鳍上方的肩胛骨上长出分支,形成翅膀的骨骼。而头骨上有两个骨枝凸起,外面套着一层螺旋状角质,内部中空。

蛊雕身体笨重,头部偏小,双翼展开的长度超过身长,肌肉强劲有力,爆发力很强。蛊雕的翅膀收起来的时候紧贴身体两侧,羽毛与鳞片同色,有防水功能,能和鱼身融为一体。蛊雕飞行能力较强,但没有脚,不能在岸上停留,而且身体必须保持湿润,所以不会离开水域太远。

蛊雕的生活习性

蛊雕为肉食动物,平时会捕食水中的鱼类和贝类,和鲑一样在夜间捕食。它们的叫声音调较高,尾音扬起,像是婴儿啼哭。蛊雕一般不会攻击人类或相对大型的动物,但在食物比较匮乏的季节,它们会长时间潜伏在河岸边的草丛或河床上的细沙里,一旦有人或动物路过,就飞扑上去,攻击猎物脆弱的部位,一击致命。成功之后,它们不会立即享用猎物,而是将沉重的猎物拖进水中藏匿起来,作为粮食储备。

跟《山海经》中其他的异兽一样,蛊雕也是一个“四不像”的集合体。据传言蛊雕喜欢生活在玉山之上,它们栖息的地方往往有很多玉石。所以古人都将蛊雕当做是发财的指南针,只要在野外听到了类似婴儿哭泣的声音,很多人就会不顾性命地追寻过去,因为这意味着可能会发现许多价值连城的玉石。

不过蛊雕也绝对不是好惹的,传言许多人在寻找玉石的过程中都被蛊雕给吃掉了,只有少数幸运的人才能存活下来。据说历史上著名的玉石夏后氏之璜(与和氏璧齐名)就是在一只雄性蛊雕栖息的巨石之下被发现的。而这块小小的夏后氏之璜竟然价值二十座城池!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宁死也要去追寻蛊雕踪迹的原因。

战国墓穴中的黄金怪兽

1957年,考古队在陕西神木发现了一座战国时期的匈奴墓穴,其中一只高11.5厘米,宽11厘米的“黄金怪兽”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。因为它的造型实在是太奇特了,整体看起来像是一只大鹿,但是长着鹰嘴,头上有角。据说墓主是一位匈奴王族,有极高的身份和地位。而这种兽身鸟兽的怪物,正是《山海经》中记载的泽更河中的上古水中怪兽蛊雕。

这一发现可以从侧面证明,早在战国时期,匈奴人已经知道“蛊雕”这种怪兽的存在,而且把它作为镇守墓穴的神兽,看守亡灵的使者。不过至今为止,这样形状的文物也就出土了这么一件,属于绝无仅有的存在。

源自网络

相关阅读

分享到朋友圈:

  • 1、在手机中打开微信App。
  • 2、使用微信中的【扫一扫】功能扫描左边的二维码,开始分享。

分享给朋友:

  • 1、在手机中打开微信App。
  • 2、使用微信中的【扫一扫】功能扫描左边的二维码,开始分享。
稍后转到: